|
|
|
|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39集课程复讲 |
夏慧容学长 |
|
1.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仁德?可从哪些角度看出? 能够想到自己就能想到他人,也就是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,“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”的一种态度;处处能替人设想就是仁德之人。仁德之人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:第一个存心仁厚,而且处处谦卑能够以身作则。 第二个是从谦卑的态度,稻穗愈丰满垂得愈低,所以海纳百川,而大海却跟百川比起来最低下的位置,孔老夫子一生教化了很多学生,但是孔夫子说他一生的言论述而不作,代表夫子非常的谦卑,也唯有谦虚才能跟道德相应。第三个必定是以身作则,讲到一定做到,甚至于是先做到才说出来。做到后说是圣人,说了后能做到是贤人,说了后做不到叫骗人。 2.怎样理解“师志如己志”? “师志”,老师的志向要当作自己的志向,虽然自己能力不好,但也要尽力去依教奉行,就一个念头,一定帮师长多做一点事。目前的社会、目前的世界,有太多重要的事都需要我们真心去付出。在家庭,在很多的团体、很多的国家之中,都有刻不容缓的事要做。而要让这些事情能够圆满,一定要我们发出愿心才行,相信“人有善愿,天必从之”。 3.为什么现在的社会是“流俗众、仁者希”? 因为失教了,没有圣贤教诲,不明是非善恶,所以现在是流俗众。所谓“先人不善,不识道德,无有语者,殊无怪也”。因为失教了,再加上外面的污染程度愈来愈严重,所以叫内无基础,外力量又很大,内外夹攻,必然是兵败如山倒。现在不要看谁流俗众,先要把自己的双脚马步要扎稳,先保证自己不会随波逐流。等自己双脚站稳了,双手就可以拉别人、可以扶别人。把自己的能力慢慢都增强之后,就能够把影响力从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去发展。对自己要有信心,只要真正把圣贤学问扎根扎好的人,绝对不会随波逐流,绝对可以从一个人转一个家,转一个团体、一个社会,自己要有这个信心。 4.怎么做到“亲仁”? “能亲仁,无限好;德日进,过日少”,“亲仁”要时时刻刻,要做到时时刻刻“亲仁”:首先依教奉行,然后放在心上,整本经典熟读之后就能放在心上。 5.中国文化的心法是哪三个字?如何落实? 中国文化的心法浓缩起来有三个字: “君,亲,师”。天地之间最尊贵的就是天地君亲师。 君亲师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天地之德落实在立身,落实在齐家,落实在贡献社会上。 “君”是指以身作则的意思,是指领导,以身作则,也就是身教; “亲”是指关怀、爱护,把他当一家人看待,叫作之亲,爱护关怀; “师”是代表教导,代表因材施教,这是教导,是言教的部分,也是抓住很多的机会教育点。 人与人的问题可以解决,整个社会只是人群的积累,所有对待人的态度只要掌握到了,人与社会的问题就解决。那人与自然一定可以和睦相处。孟夫子“亲亲而仁民”,就可以爱护人民,爱护众人;“仁民而爱物”,就可以这种仁慈之心延伸到对于万物的关怀、的尊重。所以只要能把人与人的关系处好,将是天下太平。所以在人与人当中时时提醒自己有没有做到君、亲、师,用这样的态度道业精进很快。 6.为什么现在的家长觉得孩子教不好? 现在,家长说孩子不好管,老师说学生不好教,老板说员工不好带,这些是结果,原因在哪里呢?儒家的一句心法叫“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”。它的典故来自于《中庸》里面孔夫子提到“射有似乎君子”,射箭就好像君子之道。射箭时把弓拉开来准备发射,射有似乎君子,弓箭发射出去,结果没有打中目标,叫做“失诸正鹄”。正鹄是指目标的意思。射出去没有射到目标,怪谁?“反求诸其身”,要怪自己技术不好。结果现在的人是射出去没有射到,马上就说:那一支箭是哪家公司做的?做这么差;这一支弓又是哪家企业做的?怎么做得这么烂。都没找到什么?问题的症结所在,所以孩子不好教,员工不好带,都没有反求诸其身。 为什么现在的家长觉得孩子教不好?就是没有真正落实君亲师。家长没有以身作则,可能都教孩子要做《弟子规》,要孝顺父母。结果对父母讲话的态度可能又不好,那小孩上行下效。家长假如没有当好榜样,上梁不正下梁定歪,所以为人家长要先考虑到君有没有做到。 君。现在的家长都没有以身作则,可能教孩子要做《弟子规》、要孝顺父母,结果自己对父母讲话的态度可能又不好。那小孩就会上行下效。家长都没有当好榜样,上梁不正下梁定歪。 亲。很多家长都会认为自己每天都尽心尽力赚钱给他花,已经做到了,那这是真正的爱护吗,假如爱护没有智慧,爱之足以害之,把他宠坏了,那还得了。闽南话提到“宠猪举灶,宠子不孝,宠妻吵闹,宠夫半夜爬起来哭,宠女儿难入人家的家教”。 所以教育孩子要以德为本,这样才是真正爱护他,爱护子女的方法要对,才是真正做到亲。 特别是教育女儿很重要,不能宠,把女儿宠坏了,嫁到别人家的家里,很可能搞得人家鸡犬不宁、还有鸡飞狗跳。所以教女儿是大事,女儿这一生要为人妇、为人母,一定要学习懂得忍耐,懂得在境界当中去考验。假如一考验马上就退回去,那她这一生该学的这一些学问她就学不到。 师。家长在该教导的时候一定要珍惜教育,有些父母教育敏感度太低,该教的时候都没教,慢慢的孩子养成了坏习惯,就为时已晚。 所以,当我们时时用君、亲、师关照自己,就能把孩子教好,相同的,也能把员工教好、把学生教好。 7.《诗经》中的“关雎”是在谈五伦中的哪一伦?如何理解? 《诗经》中的“关关雎鸠,在河之洲,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”的“关睢”是在谈五伦关系中之首的“夫妇之道”。因为关雎牠找到一个伴侣终身不换,鸟类都不愿意背弃牠的伴侣,当人怎么可以连鸟都不如,用这个方法,假如有惭愧心的,马上知道收敛;假如没有惭愧心的,你也没有跟他结怨。所以为什么《诗经》里面有这么多虫鸣鸟兽的名称,都是用来譬喻,用来唤醒人的性德,唤醒人的良知,所以找伴侣要找贤德的人。 “关雎”里面提到“参差荇菜,左右采之”。荇菜是在祭祀祖宗时放在祭祀的祖宗面前。荇菜是媳妇去采,这很有意义。代表好的媳妇去采荇菜来祭祀祖宗,以让祖宗在天之灵都能觉得很欣慰,因为娶了一个好媳妇可以旺三代。但娶了一个不好的媳妇,那老祖宗要垂泪三代。所以娶太太、嫁老公很重要,所以婚礼是中国礼仪当中最慎重的,原因在此。 感恩老师,感恩所有为之付出的人。
|
|
感恩学长的分享! 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 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|
|
|
|
|
|
|
|
|